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网页服务器、反向代理器以及电子邮件代理服务器。Nginx采用的是异步非阻塞的通信机制(epoll模型),支持更大的并发连接.所谓的epoll模型:当事件没有准备好时,就放入epoll(队列)里面。如果有事件准备好了,那么就去处 理;如果事件返回的是EAGAIN,那么继续将其放入epoll里面。从而,只要有事件准备好了,我们就去处理它,只有当所有事件都没有准备好时,才在 epoll里面等着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并发处理大量的并发了,当然,这里的并发请求,是指未处理完的请求,线程只有一个,所以同时能处理的请求当然只有一 个了,只是在请求间进行不断地切换而已,切换也是因为异步事件未准备好,而主动让出的。这里的切换是没有任何代价,你可以理解为循环处理多个准备好的事 件,事实上就是这样的。
与多线程方式相比,这种事件处理方式是有很大的优势的,不需要创建线程,每个请求占用的内存也很少,没有上下文切换, 事件处理非常的轻量级,并发数再多也不会导致无谓的资源浪费(上下文切换)。对于IIS服务器,每个请求会独占一个工作线程,当并发数上到几千时,就同时 有几千的线程在处理请求了。这对操作系统来说,是个不小的挑战:因为线程带来的内存占用非常大,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带来的cpu开销很大,自然性能就上不 去,从而导致在高并发场景下性能下降严重。
Nginx通过异步非阻塞的事件处理机制,Nginx实现由进程循环处理多个准备好的事件,从而实现高并发和轻量级。
Master/Worker结构:一个master进程,生成一个或多个worker进程(网上找的图):
Master-Worker设计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原来串行的逻辑并行化,并将逻辑拆分成很多独立模块并行执行。其中主要包含两个主要组件Master和Worker,Master主要用来管理worker进程,将逻辑进行拆分,拆分为互相独立的部分,将每个独立部分下发到多个Worker并行执行,向各worker进程发送信号,监控worker进程的运行状态,当worker进程退出后(异常情况下),会自动重新启动新的worker进程。
Worker主要进行实际逻辑计算,并将结果返回给Master。多个worker进程之间是对等的,他们同等竞争来自客户端的请求,各进程互相之间是独立的。一个请求,只可能在一个worker进程中处理,一个worker进程,不可能处理其它进程的请求。worker进程的个数是可以设置的,一般我们会设置与机器cpu核数一致。更多的worker数,只会导致进程来竞争cpu资源了,从而带来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。
每个worker进程都是从master进程fork过来。在master进程里面,先建立好需要listen的socket之后,然后再fork出多个worker进程,这样每个worker进程都可以去accept这个socket(当然不是同一个socket,只是每个进程的这个socket会监控在同一个ip地址与端口,这个在网络协议里面是允许的)。一般来说,当一个连接进来后,所有在accept在这个socket上面的进程,都会收到通知,而只有一个进程可以accept这个连接,其它的则accept失败。
下面我个人采用Nginx实现压缩以及缓存静态资源文件,来提高服务器的请求效率,配置文件如下,具体的都在注释中体现:
这样配置以后:
1.http会直接跳转https;
2.访问web应用时,静态文件会被压缩,而且能压缩到原来的30%,效果很明显;
3.第一次访问web应用时,静态文件会被缓存到指定的Nginx本地目录,再次访问时,就不会需要再次请求服务器;
4.使用ngx_cache_purge(https://github.com/FRiCKLE/ngx_cache_purge)模块进行缓存清理,例如:www.wolfdream.cn/purge/xxx.jpg 就可以清除xxx图片缓存了,另外超时的缓存Nginx会自动删除。
通过Nginx进行调优,可以使访问效率提高很多,上述若有错误,欢迎拍砖指出!
以上参考博文:http://www.open-open.com/lib/view/open1417488526633.html
http://blog.csdn.net/zhaoyue007101/article/details/42144459